寻觅中华读后感

时间:2023-06-23 10:20:50
寻觅中华读后感

寻觅中华读后感

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,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。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,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觅中华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寻觅中华读后感1

如果说让我的文章成为嚣嚣尘世的正宗,这个念头我没想过,也从不敢想。我只是想阐述一下我的观点,印证心中的那句:读过,爱过,写过。

读《寻觅中华》,仿佛独自行走在岁月的长河中,从炎黄战蚩尤的激流险滩中逃脱;听到了古神话里的酸甜苦辣;目睹了王懿荣的苦痛煎熬;领略了大唐诗文的稍逊风骚;叹息过文化革命的流短诽长。这些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,以致于现在凭借脑中残留的文字,去问想那一幕幕跌跌撞撞,风霜雨月的画面,都会触目惊心,感叹万分。

因为读过,所以爱过 。

有时我在想,人生何尝不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五千年的缩影,从饥不裹腹的少年,到荆棘丛生的成年,到跌跌撞撞的中年,再到步履蹒跚的老年,人生冷暖饱尝过一路跌跌撞撞实现了他现有的辉煌。中华民族从小到大,中华文化由浅到深,五千年前谁能料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强大,这又使我联想到人生,“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,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”。

我经常说“我爱中华”,我爱她什么?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?不,这些都太显浅。我爱她的文化,不是盛世的点缀,而是黑夜的蜡烛。举个例子,这本书令我感触最 ……此处隐藏2474个字……雨对他的描述,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的观点。论诗词曹操的诗词肯定高于诸葛亮,他的远大抱负为人所敬佩,在这混战的年代,他是勇敢的开拓者。掌握大权、爱惜人才,决心拿下荆州,他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是体现在诗词上,而是他的作为。后人都把诸葛亮说的像“神”,甚至可以说成“仙”,而对于曹操的态度却十分冷淡、奸诈、狡猾,然而曹操并不比诸葛亮要低那么几截。曹操是伟大的,他在文学上的造化要比诸葛亮高得多,他失败无数次换来成功,无人能敌,但最终败给了自己,但他的精神永存。

曹操是位伟大的父亲,而且他有两个出色的儿子曹丕、曹植。曹丕也是杰出的文学家,在历史上人们总是说曹丕要比曹植更出色,其实不然,曹丕虽然登了大位,但他在文学上却受到了围堵,上是父亲,下为弟弟,曹家三人的造诣都很高。我认为他们三人更多的是抱负不同,要说皇帝,曹丕绝对排行老二,而文学应该是曹操,他的诗给人以激动,读过后能理解他在当时的心情,他把自己的远大理想托到诗中,似梦确真确现实。而对于曹植,他由于官场失意,因而显得悲凉,他在无权位中渡过了他的一生。但他的诗却令人崇拜。父子三人的权位悬殊,生态各异、性格不一,但在文学方面却有共同的语言,从中有抱负、有感悟、有叹息。

曹操在现代人看来是负面形象,其实真正曹操却恰恰相反。他面对功力、名利最后都是统统不要了。他喜欢平静,也许是对人生的思考,也许是对未来的向往,他主张薄葬,不喜欢大金大银在自己死后又装饰自己,他思想先进,他来的潇洒走的更潇洒,他不喜欢被后人找到,只愿独自一人在这山林之间倾听着鸟语,伴着花香,远离乱世。不只是他,曹家三人都是鄙视厚葬,曹丕和曹植死后都是穿着平时的衣服安然离世,他们的思想大致相同。乱世出英雄,他们展现的是当时社会的特征,表现出的是高尚的人格。

《寻觅中华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